为全面对接产业变革新趋势,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学校202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工作要求,6月19日,学院在逸夫楼341会议室召开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会议特邀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云忠教授、长沙理工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副院长唐宏宾教授、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莫亚武教授,以及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肖伟、湖南中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执行院长段小刚 、湖南格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建良等高校学者与企业技术专家组成联合论证组。学院副院长龚桂良主持会议,院长文韬、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成员、各系部中心主任、骨干教师及学生代表共31人参与研讨。
本次论证聚焦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专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命题,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车辆工程三个专业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展开深度剖析。
会上,龚桂良首先强调了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建设、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性,要求专业建设必须做到“遵循教育初心,遵循专业本质,遵循统筹优化”。三个专业负责人通过对比分析图、课程矩阵图、能力达成路径图等可视化工具,系统阐释了方案修订思路。专家团通过 “文本审阅+现场质询”双环节进行把脉问诊。逐一对各个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点评,提出培养方案的实施应对标先进制造业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人才培养目标要科学、明确,并体现学校特色。在课程设置上要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体现前沿技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要精准化,区分传统机械与智能制造人才的差异化能力模型;学分的设置要合理,要能释放学生的创新空间;同时要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的双赢。
文韬在总结中向各专业团队强调:新版方案既要体现学校“工科报国”的育人传统,更要凸显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湖湘特色。各专业务必要结合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编制产教融合型课程标准模板,并形成持续改进的动态调整机制。
本次论证会通过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耦合,为学院打造"厚基础、强交叉、重实践"的新型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关键支撑,标志着学院专业建设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
(图文/金文芬 一审/龚桂良 二审/徐钰婷 三审/李红军)